欢迎光临四川蒙顶山茶网官方网站!

跟随全国一级评茶师聂宗顺品味毕节古茶之妙

2019-07-19 06:49:54 来源:四川蒙顶山茶网 作者:蒙顶山茶业商会 浏览:1035

       跟随全国一级评茶师聂宗顺品味毕节古茶之妙


2019/7/10         黔茶资讯

1600年前,高原之巅,水东姑箐,古茶树珍稀品种“秃房种”自在生长。如今,姑箐的古茶树虽历尽沧桑却又生机勃勃,“秃房种”古茶树已在毕节多地繁衍变化出内含物质丰富、适宜高海拔地区普及推广的优良品种。

本期《跟着史书探秘贵州古茶》让我们跟随全国一级评茶师、毕节市茶产业办副主任聂宗顺一起品味毕节古茶之妙。

毕节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据《华阳国志》、《茶经》等有关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的平夷县(古平夷县位于今贵州省西北境,包括今七星关区、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一带)就种植、制作、饮用茶叶。《大定县志》记载:“茶叶之佳以海马宫为最,果瓦次之,初泡时其味尚涩,治泡经两三次其味转香,故远近争购啧啧不置……海马宫茶由彝族土司、贵州宣慰使奢香夫人上贡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其外形全芽整叶、白毫显露、醇厚甘甜而龙颜大悦,因汤色似竹绿乃赐名“竹叶青、命岁岁上贡并厚赐。奢香夫人因感恩而开置龙场九驿,促进了西南边陲与中原地区的交流”。

1986年在安徽农学院茶叶系即将毕业的聂宗顺在资料上了解到毕节的茶叶生产历史后就决定回到老家毕节,将因历史原因已跌至研究冰点的古茶树资源再次挖掘整理。

“刚开始那几年工作开展很难,古茶的保护基本没有。2013年6月23日,毕节市委、市政府就毕节市古茶树保护与开发专门召开座谈会,并形成《专题会议纪要》明确成立毕节市古茶树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工作协调顾问组,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对毕节市古茶树进行全面普查与保护。”聂宗顺介绍。于是,毕节市古茶树的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各项工作得以全面启动。

这一普查,惊喜出现了。在金沙县清池镇回龙湾山间连片600亩古茶树群中,最大的一棵被当地人称为“千年古茶树”,据贵州省有关专家鉴定:大茶树树龄在1600年以上。此茶树树高13米以上,主干直径58公分、树冠覆盖面积48平方米。该树每年可采摘上百斤茶青,加工出来的茶叶条索均匀、汤色明亮、味醇香郁、饮后留香等特点。纳雍县姑箐村最古老的茶树距今已有1500多年,茶树平均高度达4.44米,树幅4.37-4.78米,主干周长61.9厘米。叶片均长11.2厘米,均宽4.06厘米,叶面梢隆呈波状,计肉厚,叶色绿有光泽,嫩芽叶色黄绿,无茸毛,发芽整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耐贫瘠、抗寒性强优良品种,属野生古茶树珍稀品种“秃房种”,毕节的古茶树基本是由该品种繁衍变化而来。

毕节市地处茶树原产地区域,古茶树分布区域广、数量多。在古茶树的普查过程中,聂宗顺走遍了毕节每一个有可能生长古树茶的地方,把毕节古茶树的资源记录了下来。据不完全统计:毕节市古茶树有10万余株,1000年以上的1200余株、500年以上的2500余株,是贵州省古茶树资源最多的区域之一。

“了解到毕节有这么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后,在贵州省茶叶协会、毕节市农委、毕节市茶产业协会等的帮扶下,通过能人带动,多地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对茶叶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布局,重点培植古茶树育苗,让古茶成为百姓的致富茶。”聂宗顺介绍。

沉睡中的古茶又重新焕发生机。

目前,全市茶园面积67.83万亩,可采茶园27.54万亩,2019年春茶总产量5551吨、总产值14.59亿元。已培育茶企(专业合作社)304个,示范带动农民10.53万人,涉茶农民人均增收1253.55元。纳雍县、七星关区分别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古茶树之乡”;金沙县获得了农业部“中国贡茶之乡”地理标志登记。

“下一步,毕节的茶产业还将在品牌创建、市场拓展、基地提升、加工升级、质量保障等方面下功夫。”聂宗顺说,借力“互联网+”与创意产业相融合,努力把高山生态茶产业培育成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真正让“昔为黄家宫廷饮”的高山生态茶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香满天下。

文章来源:多彩贵州网讯  

作者:韩春华  袁小娟

编辑:赵华富 范仕胜


文章推荐

Copyright 2015 四川蒙顶山茶网 四川省蒙顶山茶业商会 版权所有 www.scmds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Qiuing

经营许可证编号:蜀ICP备15029140号 服务热线:0835-3233550 客服QQ:2279963661

联系地址: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茶都大道481号 设计制作:蚯蚓网络